【资料图】
近年来,不少地方通过实施标准化厂房建设,为产业项目提供“拎包入住”的硬件支撑。这有助于精准招商引资、快速落地达产,受到不少企业的欢迎。
不过,有的地方对标准化厂房偏爱有加,为彰显“大手笔”“大气魄”,动辄一次性大面积兴建,不仅闲置率偏高、短期内难以收回投资,还增加了自身债务风险。究其原因在于一些地方对建设节奏和力度把握不到位,更在于对筑巢引凤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。
人们常说,“栽好梧桐树,引得金凤凰”“筑巢引凤栖,花开蝶自来”。这既说明了栽树、筑巢、引流的重要性,也强调树要栽好、巢要筑牢、百花争艳,才可能出现金凤落枝、彩蝶纷飞的喜人场景。标准化厂房并非越多越好,应把重心放在优化营商环境、提升发展质量上,使标准化厂房等基础设施成为优质资产,而非后续发展的沉重包袱。
兼顾好长远和近期的关系。建设标准化厂房应把握节奏,可适当前瞻布局,以免因眼界有限耽误长远发展;但应避免盲目投资,不能奢望一口吃成个胖子,导致许多厂房闲置。要结合市场经济规律、产业发展规律和招商引资计划,有步骤、有底线地建设,同时摸清相邻区域和相关产业园区的情况,做到近期有益、远期无碍。比如陕西就提出,既要突出抓招商、上项目、稳工业、促投资,又要牢牢守住“安保”“环保”“社保”“文保”“耕保”等底线。
兼顾好地方实际和企业需求的关系。一些地方负债率居高不下,应该量入为出、开源节流,逐步减风险、降杠杆。如果打肿脸充胖子,借债乃至贷款兴建过大面积的标准化厂房,资金成本必然偏高,滚动发展难免受限。而且,制造业项目、农业深加工项目以及其他相关项目对厂房的要求各不相同,未必一定要按标准化建设。不少企业有实力、有意愿,可以自建、自购或先租后买,这样在充分调动企业资源、照顾个性化需求的同时,也有利于企业深度绑定地方经济发展。
兼顾好存量资源和增量资源的关系。标准化厂房的一个重要优点就是通过统一规划、建设、管理,有助于土地资源的集约化、节约化利用。招引项目时,相关园区往往以免租期、优惠价等形式予以政策倾斜,在此情况下如果不能得到合理充分利用,就是对公共资源的浪费。一方面,应推进原有空间、闲置资源的利用工作,将未充分发挥作用的僵尸企业等主体“请出去”,让沉睡的厂房资源“活起来”;另一方面,对于盘活的存量资源和新建的厂房,要结合当地资源禀赋、产业特点深度挖潜,结合产业链条精准谋划发展路径,力促产业提档升级,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。
标签: